小雪
琳馆清深小雪残,酿梅天气不多寒。
——冯子翼

小雪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意思是小雪之后,天气变得寒冷,降雨转为降雪,但降雪量还不大,故为小雪。时间在每年公历11月22或23日,即太阳到达黄经240°时。
节气的小雪与天气的小雪无必然联系,小雪节气中说的“小雪”与日常天气预报所说的“小雪”意义不同,小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,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;而天气预报中的小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小的雪。每年小雪节气到来,则意味着天气越来越冷,降水量增多。

吃糍粑
在南方某些地方,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。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,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。
古时,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,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。有俗语“十月朝,糍粑禄禄烧”,就是指的祭祀事件。

腌腊肉
民间有:“冬腊风腌,蓄以御冬”的习俗。小雪过后,气温急剧下降,而且空气干燥,非常适合腌制腊肉。而且这个时候正是家里养的猪正肥的时候。
小雪节气后,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、腊肉。用粗盐、花椒把多余的肉类涂全部抹匀,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晾晒二十几天,就变成了美味的咸肉。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。

晒鱼干
小雪时台湾中南部海边的渔民们会开始晒鱼干,因为乌鱼群会在小雪前后来到台湾海峡,另外还有旗鱼、沙鱼等。
台湾俗谚:十月豆,肥到不见头,是指在嘉义县布袋一带,到了农历十月可以捕到“豆仔鱼”。

腌咸菜
俗语说: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。”
小雪节气腌菜的习俗由来已久,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,以腌雪里蕻,渍酸菜为主。雪里蕻又被称为雪菜,具有解毒消肿,开胃消食,温中利气的功效。小雪过后,北方地区天寒地冻,古时候南北运输还不发达,所以吃不到新鲜的蔬菜,于是家家户户就在小雪过后腌咸菜,以备冬季食用,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一种习俗

1.人参。人参性温、味甘微苦,可大补元气,是补气要药,《本经》谓“明目开心益智,久服轻身延年”,近代研究证明,人参可调节网状皮肤系统功能,其所含人参皂甙。确实具有抗衰老作用。使用时。可用人参一味煎汤,名独参汤,具有益气固脱之功效,年老体弱之人,长服此汤,可强身体。人参若切成饮片,可补益身体,防御疾病,增强肌体抗病能力。
2.羊肉。羊肉益气养血。是冬日进补的标配食物,富含B族维生素,高蛋白,矿物质等营养成分,具有补肾益气,滋阴养血,补虚气等功效。适当食用羊肉可促进血液循环并使人体暖和,不过多吃容易上火,在吃羊肉时可添加冬瓜,莲藕,萝卜等,可有效中和羊肉的热性。
3.粥、汤类。冬天多食热粥有益健康,如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、消食化痰的萝卜粥、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。鸡汤有很好的补虚功效,冬季多喝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。鱼汤则有健脾开胃、止咳平喘等功能。